
我常跟来就诊的患者们讲,想治肝囊肿肾囊肿,攻肿块不如先调气机。气行顺畅了,水湿痰瘀没了依靠,肝囊肿肾囊肿自然变小变好。今天给大家讲一门中医治肝囊肿肾囊肿的老方子,始于元代的《仙传外科秘方》,叫十六味流气饮。这方子存在了七百多年,专调气机,现在还被用于治疗各种囊肿、增生、肌瘤、结节类疾病。
为啥气机这么要紧?中医讲,人活一口气。这气不是虚的,是推动血行、运化水湿的根本动力。十六味流气饮的妙处,就在流气两个字上。它虽然不直接攻伐身体里的肿块,但能起到疏通壅滞、畅达三焦的作用。
方子用黄芪、人参补益脾肺的气血,激发运输的活力;柴胡、苏叶、防风疏肝理气,解郁散结,把卡住的气机推开;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枳壳、桔梗、乌药、厚朴理气宽中,升降气机;白芷、木通化湿通络;肉桂温阳助气化,最后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不寒不热,不猛不峻,通调周身的气。
这方子流传至今靠的就是它流通气血、排毒散结的本事。拿它治囊肿,看似病不同,理却相通,都是气血壅滞、痰湿凝聚所导致的。
我之前接诊的一位女患者,肝囊肿4厘米,胁肋胀满,吃不下饭,身子沉。我看她舌苔白腻,两边齿痕深,脉弦细无力。这是肝郁克脾、气虚湿停的现象。针对她的症状我用流气饮思路,重调肝脾之气,疏补兼施。调了一段时间,胀满消了,胃口开了,人也有劲了,复查囊肿也缩小了。这就是中医调气的奥妙,气路通了,身体自己会收拾残局。
当然,流气饮不是仙丹。碰上湿热壅盛、舌苔黄厚腻的,得先清利湿热;肾阳亏虚、腰凉怕冷的,需佐入温肾的药;瘀血顽固、囊肿发硬的,要添些活血散结的药。用方重在对症下药、随证加减,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切忌不可自行套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和兴网配资-按天配资-浙江配资门户网-炒股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