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84年7月12日的凌晨,中越边境线上的老山,大雾浓得仿佛能拧出水来。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里,越南兵水壶和枪械碰撞的金属声格外刺耳,在死寂中像敲响的丧钟。一个蹲守了不知多久的中国侦察兵,耳朵捕捉到了这些微弱的动静,手指搭上了电台按键。
没等越南人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铺天盖地的炮火就像潮水一样砸了下来,据说光是我们这边倾泻出去的炮弹就足足有几千吨,整个山头瞬间被火光吞没,大地在颤抖、在哀嚎。后来人上去看,越军的阵地硬生生被炮火削掉了好几米,一平米见方的泥土里,随便一扒拉,就能找出四五块弹片。
这场面,恐怕几十年后都会是越南老兵的梦魇。越南有个叫阮德辉的少将,打过这场仗,多少年后提起来还心有余悸地叹道:“中国人挑老山这地方,简直是把我们往死里算计啊!”他为什么这么说?得看看老山这地方,可不是随便哪个山头。
它杵在两国边境线上,像根钉子插在那里。按老规矩,两国各管各的界,不该在界碑那边驻兵,可1979年那场仗后,越南人给占了,把阵地修到主峰上,炮口直接顶着我们云南麻栗坡的县城,一副要长久驻扎的架势。
这地方的地形,绝了。对我们这边是顺风顺水,山坡缓,大卡车直接就能把成吨的炮弹、充足的给养拉到炮兵阵地和前沿囤积。对越南人却是寸步难行。他们守的山坡全是悬崖峭壁,密林瘴气,想送点吃的用的上去,全得靠人背、马驮,弯弯绕绕从山下盘龙江的河谷过。
而那河谷,正好完全暴露在我们炮火的有效射程内,等于是给越南人设了一条送死线。更要命的是,站在老山主峰上,越南的河江市——那可是人家的省会,离边境才二十多公里——看得清清楚楚,连城里的烟囱都能数出来。自家的大本营天天在人家的炮口和望远镜下晃悠,这仗,打起来心里能踏实吗?!
阮德辉在他的回忆录里写得明明白白:“老山一丢,河江的大门就彻底敞开了!”河江这地方,不光是越南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当年高平、谅山那些被打烂的地方重建的命脉和后勤基地。我们这边呢,从1981年起,陆陆续续把扣林山、八里河东山那些边境上的高地一点点拿回来,老山就成了越南守住边境的最后一道坎、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越南人当然知道这地方有多要命,几乎把全国六成多的一线部队都调到了河江省,兵力密度比我们这边高出一倍还不止。可人再多,架不住老天爷和地形联手挖坑。就说松毛岭7.12那天,越南一个整团,想趁着大雾摸黑偷袭,结果呢?被地形逼得只能挤在一条不到三十米的窄路上。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们的迫击炮犁地一样扫过去,炮弹呼啸落下,那条窄路瞬间成了血肉磨坊,一个团就这么被地形和炮火联合绞杀了。这不叫算计,什么叫算计?山川河流,有时候就是最无情的战场筛选器。
就在越南兵在山沟里头疼怎么走路、怎么送饭的时候,我国的沿海特区,机器轰鸣,高楼拔地而起,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对比太鲜明了,完全是两个世界。阮德辉后来才渐渐悟过来,我们收复老山主峰那天,1984年4月28号,是个特殊的日子。
那天,正好美国总统里根在北京访问,中方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这边枪炮声震天,那边觥筹交错,酒杯叮当。这传递的信息,不光是给越南听的,更是给全世界看的:中国正在改革开放,搞经济建设,但别以为我不敢打,别惹我,我有能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维护国家安全。
据说我们中央军委一开始讨论过,要不要派五个师打个大纵深穿插,把越南彻底打疼,一劳永逸地解决边境问题。但最终还是决定稳着点,先用两个师打拔点作战,把那些被占的高地一个一个拿回来。参加战斗的部队发现件“怪事”:每次把越军的阵地打下来、把人赶跑了,上头又让撤回原来的位置,不让追击,不让扩大战果。
有军事专家后来分析,这叫“主动把战争关进笼子”。把冲突的烈度控制得刚刚好——每天让你流点血,消耗你一个营的兵力,但又不能打得太狠、太绝,狠到把苏联那个庞然大物给真惹急了,真被他们找到借口直接下场干预。这是用军事行动配合国家战略,用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大的战略目的。
真正让越南人痛到骨子里的,是收复老山主峰以后的事。我们玩了一招“轮战”,把老山变成了练兵场。七大军区轮流派部队上阵,真刀真枪地打。新兵蛋子坐着火车从全国各地拉到云南,一下车就能看到醒目的大标语:“欢迎来到战场大学!”
从1984年到1989年,足足好几年时间,几十万部队,一批一批拉到老山这儿“实习”,经历战火,锻炼意志和协同能力。这对于正在全力重建和发展经济的越南来说,简直是慢性死亡。为了守住河江那条线,他们不得不把十八到三十五岁的青壮年几乎都征了兵,征兵率高达百分之九,农村里连种地的壮劳力都快看不见了。
到了1986年,越南经济已经到了崩溃边缘,通货膨胀率飙到百分之七百以上,纸币成了废纸。前线士兵一天就俩冷饭团,饿得眼冒金星,士气低落到了极点。阮德辉在回忆录里悲叹:“中国人把老山当成一个水龙头,一滴一滴地,快把越南的血给放干了。”
更让越南人憋屈的是,我们从英国搞来了当时堪称先进的“辛柏林”炮位侦察雷达。这玩意儿厉害在哪?越南人的炮弹刚从炮膛里出去,还在天上飞呢,我们的雷达就侦测到位置,迅速算出弹道,反击炮弹已经朝着他们的炮位砸过去了。
这仗打到后来,根本不是公平对决。技术上差着好几代,消耗战打着打着,就变成了单方面的“点名”,你开一炮,我炸你一个阵地,甚至连开炮的机会都不给。这种技术代差带来的碾压,让越南人吃尽了苦头,也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失血”。
仗总有打完的一天。到了1993年,中越双方的人一起上山勘界,确认边界线。用仪器一测,光是老山4号高地北边那块几百平米的坡上,土里就嵌着八十七万块炮弹片,那密度,比人都密。触目惊心的数字,记录了那场战争的残酷。
又过了几年,到了2008年,两国边界彻底划定。老山主峰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那是中国的领土。往南挪五十米,就是越南的界碑。历史的大幕终于落定,曾经浴血争夺的山头,现在成了和平时期的界限。
阮德辉将军老了,写书,对老山还是耿耿于怀。他写道:“他们(中国人)选老山,就是因为它够小,小到西方大国觉得不值得插手,不会因为这块地方跟中国闹翻。但它又足够重要,重要到我们(越南)不得不跳进这个火坑里来,不得不投入巨大的资源去争夺。”
想想也挺讽刺的,当年越南人拿着我们援助的枪炮占了这座山,最后又倒在了我们用改革开放、用经济发展换来的国力面前。一座山的归属,哪是什么偶然,说到底,还是背后国家的实力说了算。这老山,就像一块无言的界碑,不光划开了两国的土地,也真真切切地见证了国运的起伏。时代变了,当年的硝烟早散了,但那段历史,细细琢磨,分量还在那儿。
和兴网配资-按天配资-浙江配资门户网-炒股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