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麦积区褐石培心幼稚园爆出大规模幼童铅中毒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据内地自媒体《水瓶纪元》7月10日报道,自7月3日起,来自该幼稚园的大量患童陆续跨省前往陕西,涌入西安市中心医院求医,医院住院部病房很快被挤满,部分儿童更被安置于门诊楼神经内科病房。有家长表示:「医生说根本没见过这么小的孩子,还这么多。」
7月8日,甘肃天水市联合调查组通报指出,在对涉事幼稚园251名幼儿的检测中,233人血铅异常。官方指出,经检测,早餐的三色红枣发糕与晚餐的玉米卷肠包铅含量严重超标,分别为1052毫克/千克与1340毫克/千克。园方购买的彩绘颜料其包装上明确标示「不可食用」。
调查显示,幼稚园园长朱某琳与投资人李某芳同意后厨人员透过网购购买该颜料,稀释后用于部份食品制作。目前,朱某琳、李某芳等8人被警方以涉嫌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罪刑事拘留,另有2人被依法采取取保候审强制措施。
然而,家长质疑官方并未回应她们最关注的问题,包括两地检测数据为何出现巨大差距、孩子自何时开始接触含铅食物、以及涉事人员的动机与后果等。
家长严悦告诉《水瓶纪元》,7月2日参加幼稚园安排的体检后,接获电话通知称孩子的血铅为23点几,属正常。但她当日随即带孩子赴西安市中心医院,检测结果却显示血铅高达379微克/升。她说:「他们给的检测结果都是假的,不然我为什么要跑到西安来?」
家长们从甘肃赶赴西安,只为一个准确的检测结果。 7月7日,家长们收到自称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属地派出所打来的电话,劝他们返回甘肃治疗,承诺组建甘肃、陕西、湖南、重庆相关专家组成的联合医疗救治专家组,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并免去所有的医疗费用。但信任一旦破产,便难以修复,没有家长愿意回去。
严悦表示,「他们开会没说一句有用的话」,她从会场出来便直奔西安市中心医院。而这里也是2006年天水市麦积区村民铅超标事件中,患者遭到天水市疾控中心瞒报检测数据后,最终获得真实检测结果的地方。
《水瓶纪元》采访的15位家长均指出,天水方面以电话方式口头通知的数值远低于西安检测结果。差距最大的一例,天水通知的数值仅为7微克/升,西安检出却超过400微克/升。甚至有3位家长在未参加幼稚园组织的检测情况下,仍收到了检测结果。
家长李成称,其女儿在天水二院检测结果为307微克/升,赴西安后结果为387微克/升;他却收到来自天水方面的电话,称其女儿的集中检测数值为152微克/升,并告诉他「是合格的,吃点有营养的就好了」。
据「水瓶纪元」报道,第一批到达西安市中心医院的家长严悦表示,初期医院收治标准为血铅200微克/升以上可住院,随着患童人数增加,标准上调至250微克/升。她说:「铅中毒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后果会有多严重?我不知道,也不敢自己上网查。」
家长佳嘉称,其子血铅达441微克/升。她回忆道:「我还想着孩子长大了,开始学会偷奸耍滑了,但他其实不是发呆,就是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
《水瓶纪元》报道指出,部分教师亦出现血铅异常,其中一名怀孕七个月的教师血铅值超过500微克/升。家长刘冬表示,亲眼见到该老师办理住院时被阻止,并拍摄到多位老师与保安争执的场面。老师们表示:「老师的(报告)一份份拿过来都是400多,500多(微克/升)。」
据资料,儿童对铅的吸收率为成人的5倍,而排铅能力只有成人的30%或更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颜崇淮亦曾在文中指出,即使血铅低于100微克/升,也可能对儿童的认知、行为发展造成损害。
不少家长亦对毒源提出质疑。家长李成认为,孩子每日在校接触的水源、餐具、食材是否一一检测仍有待厘清;施雨则表示,园方此前曾向家长展示后厨及添加剂使用情况,「他们告诉家长幼稚园用的食品添加剂只有两种,除了酵母粉,就是小苏打。」施雨说,「那些阿姨看起来也不是不识字,怎么可能无知到把颜料放进食物里?」
家长郑声回忆,孩子在该幼稚园就读三年间常喊肚子痛,频繁请假,幼稚园曾退回68天的餐费。他表示:「那时候带孩子检查,医院都说是消化不良。」直到转学后,孩子身体状况才逐渐好转。他指出,孩子现在血铅仍达110多微克/升,已不在政府救助范围内。
据《水瓶纪元》报道,亦有2023年已毕业的学生检出血铅超标。部份家长回溯过往食谱发现,自2023年起,三色红枣发糕与玉米卷肠包等彩色食品便已出现在幼稚园餐单中。
截至目前,涉事褐石培心幼稚园已被查封。据当地通报,投资人李某芳名下其他三间幼稚园暂未发现血铅异常情况。
和兴网配资-按天配资-浙江配资门户网-炒股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